Page 1 of 1

从中文到英文:撰写新闻稿的7个跨语言沟通技巧

Posted: Wed Apr 23, 2025 5:51 am
by ayshakhatun3113
Business Wire 很荣幸能服务于国际客户,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本地、区域、国内和国际新闻稿发布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其新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们的许多渠道都提供本地语言发布服务。

英语是商业世界的通用语,来自亚太地区的新闻稿通常由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士用英文撰写。但这种选择也带来了挑战。

纵观中国英语(CE),可以发现跨语言交流中存在一些挑战——无论从作者还是读者的角度来看。

掌握美式商务英语,尤其是在将其作为桥梁语言时,将有助于中英文新闻稿获得更广泛的传播。本文将提供理解中英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关键点,以及如何改进中英文沟通,使您的新闻稿在目标受众中引起共鸣并产生更大的影响。

首先,了解 CE 非常重要。
语言学家李文忠[1]将“中英对照”定义为:以标准英语为基础,表达中国文化,在词汇、句法和内容上体现中国特色,但不包含任何损害意义的语法干扰。由于美国英语目标受众可能对中国语言学和/或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这种翻译方式可能会使英语母语人士对中国母语人士用英语交流时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感到困惑。

在中英文跨文化交际中,关键的语言差异尤为突出。跨文化交际是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并探索文化如何影响交际的学科。许多跨文化商务交际专家认为,文化决定了个人如何编码信息、他们使用 瑞士 whatsapp 号码数据库 哪种媒介来传递信息以及如何解读信息。因此,在撰写英文新闻稿时,了解语言学如何影响目标受众的文化至关重要。

对于 CE,还必须意识到文化的影响,例如高语境沟通与低语境沟通、整体沟通与个体沟通、视觉沟通与分析沟通。

高语境沟通与低语境沟通
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的概念源自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 Hall)的著作《超越文化》(1976)[2]。霍尔的研究探索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常被应用于语言学研究。高语境语言,例如汉语和日语,高度依赖语境。相比之下,低语境语言,例如美式英语,则依赖于明确的言语交流——其含义是通过详细描述而非语境暗示的。高语境语言通常表现出不太直接的交流方式,倾向于从这些不太直接的信息中解读出更多含义。低语境语言则相反;直接交流对于正确理解所传达的信息至关重要,而低语境语言则高度依赖于明确的交流技巧。

整体沟通与个体沟通
由于普通话倾向于高语境交流,因此用英语交流时有时会出现清晰度的问题。在中文中,主语通常可以省略,含义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而在用英语交流时,主语几乎总是必要的。中文倾向于使用逗号分隔的短语言单位。在中文中,一整段可以只包含逗号,直到最后才使用句号。这与概念相互关联的整体方法有关。英语倾向于用简洁的句子表达单一想法。虽然用英语可以不用逗号来写表达复杂想法的长句子,但在商务英语中,如果不使用句号而写一整段话,则会被认为是连续的。

视觉沟通与分析沟通
中英句法问题源于英语和汉语使用者思维模式的根本差异。根据学者王英和陈瑾[3]的研究,汉语倾向于视觉思维模式,也称为“经验[综合]思维模式”,而英语则倾向于理性分析思维模式。王英和陈瑾解释说,汉语采用基于道家“阴阳合一”思想的整体语言学方法。汉语不主张对立,而是将各个方面视为统一体,因此他们在没有直接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就做出了概括性的结论。相比之下,英语使用者则强调具体细节;他们会分别考察英语中的每个元素,并且为了使陈述更具可信度,会使用具体细节来支持结论。